新聞中心
每分鍾就有6人被診斷為(wei) 癌症,我國正在麵臨(lin) 這一嚴(yan) 峻的腫瘤發病形勢。由於(yu) 老齡化的加劇,腫瘤發病率有攀升趨勢。普及公眾(zhong) 抗癌知識、加強規範化治療,對腫瘤防治工作有著重要推動作用。4月15日,2016全國腫瘤防治宣傳(chuan) 周主題活動——中國癌症防控高峰訪談在京舉(ju) 行,活動旨在聚合社會(hui) 各界的力量來提升公眾(zhong) 對癌症的認知和重視,共同抗擊癌症。
中國工程院院院士、腫瘤病因學專(zhuan) 家程書(shu) 鈞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(chuan) 周主題活動——中國癌症防控高峰訪談現場進行主題演講。
隨著腫瘤患者人群的增加,人們(men) 要加強對腫瘤的正確認識。“整個(ge) 社會(hui) 對癌症的恐懼感太強,如果我們(men) 對癌症有一個(ge) 客觀的認識,可能就不會(hui) 那麽(me) 懼怕癌症。”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表示。
關(guan) 注癌前病變 越早幹預越好
腫瘤的發病具有一定的滯後效應,現在的危險因素可能會(hui) 導致十至二十年後的發病情況。
據了解,腫瘤發生前期叫做癌前病變。中國工程院院院士、腫瘤病因學專(zhuan) 家程書(shu) 鈞表示,如果在癌前病變階段早發現、早治療,便能有效地控製腫瘤進入晚期,因此,腫瘤防治應關(guan) 口前移。
中國抗癌協會(hui) 理事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認為(wei) ,對於(yu) 腫瘤這種嚴(yan) 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,降低發病率、提高*和延長生存率的zui有效措施就是預防。
對於(yu) 不同的人群,預防的方式和重點不盡相同。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因及癌變研究室主任、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(dong) 昕介紹,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(wei) 腫瘤的發生有環境因素和遺傳(chuan) 因素兩(liang) 大原因。如果通過基因篩查檢測出具有高危易感基因,要據醫囑定期檢查,或者通過藥物等手段提早幹預。普通人群建議隨著年齡的增長定期體(ti) 檢。
國家癌症中心主任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、黨(dang) 委書(shu) 記、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
國家對於(yu) 腫瘤的防控工作也一直在推進中。據國家癌症中心主任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、黨(dang) 委書(shu) 記、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介紹,2003年,國家開始製訂癌症的總體(ti) 防控規劃。2015年,國家衛計委、發改委等16個(ge) 部門聯合印發《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劃(2015-2017年)》,提出了癌症防治目標,其中包括要建立和完善腫瘤登記製度;使全人群的癌症知識知曉率達到60%、成人吸煙率下降3%;對常見惡性腫瘤開展篩查,達到早診早治,擴大篩查範圍;對常見惡性腫瘤進行規範化診治,從(cong) 而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等具體(ti) 目標。
關(guan) 注患者心理 醫患共抗腫瘤
談癌色變,是很多人麵對癌症的*反應。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表示,患者確診癌症後,*反應肯定是恐懼、恐慌,之後的反應有三種情況:一種是焦慮,急病亂(luan) 投醫;第二種是絕望、悲觀,甚至是自殺的傾(qing) 向。還有一些病人表現為(wei) 逃避現實,這是一種消極態度,會(hui) 錯失*治療時機。“我們(men) zui希望患者在家人、社會(hui) 、醫生的幫助下盡快調節心態,理性的麵對。這個(ge) 調整心態的過程需要多學科配合,需要心理醫生、康複醫生的幫助,還有社會(hui) 媒體(ti) 宣傳(chuan) 相關(guan) 知識。醫生給予安撫、信心和希望也是非常重要的。”沈琳表示。
人們(men) 的“恐癌”心理不僅(jin) 是由於(yu) 腫瘤是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,也源於(yu) 人們(men) 對腫瘤缺乏正確的認識。石遠凱表示,對腫瘤知識的普及對醫患之間的溝通,共同正確、客觀地認識、對抗腫瘤非常有幫助。
很多腫瘤病人對於(yu) 治療沒有信心,其恐懼和焦慮不僅(jin) 來自於(yu) 腫瘤威脅生命,也來源於(yu) 疾病帶來的附加問題,比如經濟問題等。“針對患者恐懼、焦慮的原因,可以通過醫療模式的調整去盡量地關(guan) 懷、幫助患者。”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表示,腫瘤外科醫生、腫瘤內(nei) 科醫生、心理康複醫生,以及營養(yang) 師、藥劑師,包括個(ge) 案管理護士都應納入治療體(ti) 係,為(wei) 患者提供醫療服務,讓患者感受到支持,獲得治療信心。
各方力量並舉(ju) 共擔社會(hui) 責任
“抗癌是全社會(hui) 的事。” 作為(wei) 重大、疑難疾病,腫瘤治理周期長、費用高,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負擔。中國癌症基金會(hui) 理事長趙平的這句話,道出了腫瘤防治需要全社會(hui) 的資金、資源來共同支持。
據趙平介紹,中國癌症基金會(hui) 通過募集到的資金來支持中國的癌症防控工作,包括腫瘤預防、救助低收入患者群體(ti) ,以及支持腫瘤防治科研等。
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王綠化表示,防治癌症作為(wei) 全社會(hui) 的共同責任,公立醫院也要承擔社會(hui) 公益責任。“我們(men) 每年要做很多公益活動,為(wei) 貧困癌症患者提供支持,為(wei) 癌症研究募集資金。”王綠化表示,我國腫瘤防治資源一直處於(yu) 短缺的狀態,一個(ge) 重要的解決(jue) 途徑就是通過教育培訓和質量控製,提高各級醫院腫瘤診治水平。
媒體(ti) 作為(wei) 大眾(zhong) 傳(chuan) 播工具,也承擔著健康傳(chuan) 播、普及科學抗癌知識的職責。新華網、搜狐網、北京衛視、健康報等媒體(ti) 負責人,在活動上介紹了各自媒體(ti) 在健康傳(chuan) 播、引導大眾(zhong) 獲取科學的腫瘤知識方麵所做的努力。
據悉,第22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(chuan) 周活動將於(yu) 4月15日-21日在全國範圍內(nei) 開展。今年的主題為(wei) “腫瘤防治,我們(men) 在行動”。本次活動由國家癌症中心、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、中國癌症基金會(hui) 共同主辦。